深圳网站建设公司科慧设计今天向大家分享如何检查HTML标签是否被滥用?
(1) B/Strong加粗标签:
大量的加粗标签,是早期不少SEO网站的一个明显标志,由于痕迹非常明显和简单,被搜索引擎轻易封杀。大致算法:提取出所有加粗的文字内容,计算这内容中关键词出现的次数和密度,总数占文本内容的比例,具体阈值未知,根据经验是非常低的,最好不要在关键词上加粗2次以上。
(2) I/Em斜体标签:
与加粗标签一起流行过,不过由于SEO效果不是很明显,且同样被严格的反作弊算法限制,同时在较小字体时文字比较难看,已经很少被人使用,不推荐频繁使用这个标签。
(3) H1:
这个标签是最早被用来作弊的主要标签,其表现为内部所有标题都使用HI或者导航条所有栏目都使用H1,这类古老的作弊已经被严重封杀,一般一个页面只能在大标题中使用一次H1,现在大部分Google优化站在Logo或者网站名称上用H1,国内大部分是在内容页面文章标题上使用。笔者认为国内做法比较好,最高权值的标签应该围绕在当前URL最重要的关键词外围。
(4) Title (标题):
曾经有人在网页中加入两个Title标签和Keywords, Description等,后来发现这个做法并不会被提升排名,而且作弊太过明显,应该已经无人这样做了。
(5) Alt标签:
这个图片标签本来是用于图片加载失败或者残疾人识别时使用,对用户体验是有帮助的。后来发现可以在里面加关键词,于是有人就在所有的Alt标签中加关键词,这是无意义的,修饰性的图片无须加Alt,正文中的图片建议加上合适的Alt标记,并在图片下加单独一行稍微描述一下图片的属性或者含义,有助于这个图片被人理解,也有助于这个图片在图片搜索中取得排名,其他不重要的图片不要加关键词,意义不大。
(6) A标签中的Title标签:
这个标签是用于鼠标放到超链接上时,提示超链接将要显示的内容的,这个标签也已经在很早就被SEO人员用滥了,而且权值也非常低,建议超链接标题无法完整显示时可以用一下,另外重要的页面可以用一下,之外不需要每个超链接都加,笔者未找到准确的阈值。金花站长工具通过提取所有Tilte标签中的文字,分词后计算关键词密度,给出一定的建议。